openpnp - 元件封装的底部相机对齐测试角度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要调整也是将顶部相机定位到PCB元件位置,看PCB上的元件的0角度线方向和0点钟方向是否为编带中的0角度的偏转角度,这个也是不能因为视觉识别的个别错误判断角度去改的。我这里遇到,对齐一个元件后,长方形的元件竖起来了,正好和编带中的元件角度差90度。试了一下,只要将A2中的元件对齐放置角度改了,使元件对齐后,和编带中的元件0角度相同即可。如果对齐后,发现元件不是和编带中的放置角度一样,e.g. 我这
openpnp - 元件封装的底部相机对齐测试角度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笔记
编带中的元件是默认是0度,不应该改。
因为元件在编带中的方向,就是指向编带孔的方向是0度。
为了防止空贴元件事故,必须要开启元件的底部相机视觉检查,也就开启了对齐测试。
因为元件的底部相机是视觉对齐的。
对齐角度默认是0度。
至于对齐后,是否和编带中的元件角度是一样的,那可不一定。
我这里遇到,对齐一个元件后,长方形的元件竖起来了,正好和编带中的元件角度差90度。这和元件的视觉识别有关(大部分元件识别后,是和编带中的0角度是相同的)
导致这样放到板子上后,元件和设计的摆放角度也就差了90度。
就开始琢磨,能调的角度就3个:
- A1 元件在编带中的角度
- A2 元件对齐中的放置角度
- A3 板子上元件的设计角度
A1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动的,因为厂家封装元件时,是按照工业标准来放置的元件角度(0角度是元件对着编带孔)
A3是PCB坐标文件转成openpnp后的角度,这没错的。要调整也是将顶部相机定位到PCB元件位置,看PCB上的元件的0角度线方向和0点钟方向是否为编带中的0角度的偏转角度,这个也是不能因为视觉识别的个别错误判断角度去改的。
那唯一能改的就是A2了。
试了一下,只要将A2中的元件对齐放置角度改了,使元件对齐后,和编带中的元件0角度相同即可。这时放到板子上,元件的实际角度和设计角度就是一样的。
针对这个元件视觉识别配置的修改
对于这个元件,默认用的是全局的底部视觉配置。
我们不能直接改,因为一改的话,其他元件使用的也是全局底部视觉,就会改错。
先将这个封装的视觉只针对这个元件。
然后抓起元件,进行底部视觉的元件对齐。
如果对齐后,发现元件不是和编带中的放置角度一样,e.g. 我这里发现元件对齐后,是竖着的(短边在上下,长边在左右)。
正常的实际识别后,是横着放的元件(长边在上下,短边在左右), 和编带中的元件角度一致。
这时,调整视觉对齐的元件放置角度. e.g. 我这里就设置为90度,将元件横过来。
设置完后,发现元件不能正确回收了,放回元件料位时,也是竖着的,不管了。这应该算是openpnp的bug, 既然已经摆正,也知道元件在边带中的角度,应该能正确回收才对。
此时,再开始任务,元件放到板子上,就和设计的角度一样了。
备注
我昨天试贴了一块板子,没发现这种情况,今天就出现了。
再观察一下,是否这种情况还出现,具体复现是啥场景?
这是初步总结,不知道是不是确实是这样。因为2个差不多一样的2种元件,其中一种就出现这种情况。
openpnp底部相机的元件对齐后,用红框框住的矩形是横着还是竖着,这没个准。
观察一下,以后再补充。
查到问题了
我开始没有给每个封装分配单独的视觉识别配置,将默认的底部视觉配置改了:(
MaskCircle命令名字为11,参数diameter值被改为了300,就是这导致的问题。
如果要在全局的默认底部视觉配置中加入MaskCircle命令名字为11,需要将参数diameter值改为-1(不过滤图像,输入直接给输出)
openpnp - 底部相机视觉识别CvPipeLine的参数bug修正
所以为了避免出问题,不管是封装,还是元件,只要改视觉识别配置,最好是从默认视觉为基础,给一个单独的视觉识别配置。
这样不会影响其他元件的识别
如果自己改的不对,也很容易回到默认的底部相机元件识别。
END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