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SOT封装的DC-DC布局,以提高热峰值和电压峰值
根据布局规则,使用TPS565201设备创建了两个版本的布局;通过切换峰值电压、热效率和效率,比较了三种不同的布局版本。最优化的布局是版本3,这种优化的EVM布局适用于任何TPS56x20x系列的系列部件。布局指南的优先级如下:所有外部组件必须尽可能靠近电源IC。•输入电容器必须尽可能靠近设备,以减少寄生电感。•保持切换轨迹在物理上尽可能短和宽。•尽量减少与输出电容器接地和输入电容器接地的距离。
ABSTRACT
优化的布局对DC-DC调节器的性能非常重要。本应用报告的重点是提高热电压和开关峰值电压的影响。首先,讨论了布局规则。接下来,根据布局指南,使用TPS565201创建三种不同类型的布局。最后,通过创建一个PCB模型,并测试热振、开关振铃和效率,创建了TPS565201的优化布局。此布局可用于TPS56x20x系列系列 。
一般来说,所有的外部组件都必须放置在尽可能靠近电源IC的地方。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输入电容器和输出LC滤波器的放置。输入电容器的放置和连接是至关重要。目的是减少输入电容和IC输入电压引脚之间的寄生电感。此外,输入电容器接地必须直接连接到电源接地,以减少接地连接的感应。在开关升降时间期间,高寄生电感增加了内部fet上的尖峰电压,如图1所示(见公式1)。降低寄生电感对预防EOS事件至关重要。
图1内部FE管的峰值电压
通过使从输入电容器到集成电路输入电压引脚的路径尽可能短和宽,可以降低寄生虫电感。其目标是使连接长度保持在0.05英寸左右。
尽量将电感器放置在电源集成电路附近,使开关轨迹尽可能短和宽,以尽量减少辐射发射。此外,尽量将切换轨迹保持在同一层上,以避免图层更改。
输出电容器必须靠近电感器,同时,接地路径必须在输入电容器、输出电容器和IC地引脚之间提供足够的短的路径。在调节器准时期间,交流电流从输入电容器,通过功率IC高侧FET、电感和输出电容器,到输入电容器接地。在调节器关闭时间内,交流电流从IC低侧场效应晶体管、电感和输出电容器流至IC接地(见图2)。
图2.交流电流流量
三种布局类型
版本1的EVM与已发布的TPS564201 EVM相同。版本2和版本3的EVM布局是根据以前的布局规则创建的。
在版本1的EVM上,输入电容接地和输出电容接地共用相同的接地区域,以保证足够短的接地连接。这种布局的缺点是开关轨迹从顶层到底层,然后通过连接电感回到顶层;输入电容器C1与IC不够近(见图3)。
图3.版本1中的EVM
在版本2 EVM上,输入电容器接地和输出电容接地的连接与版本1 EVM相同。这种布局的不同之处在于,开关轨迹与功率IC背面的电感相连,因此开关轨迹较短。缺点是集成电路的背面部分不够宽。C1应尽可能靠近电源IC。这种布局的缺点是FB引脚在开关轨迹附近。FB引脚对噪声更加敏感,因此高频噪声很容易从FB引脚注入到集成电路中。同时,集成电路背面的高频开关电压对其稳定性和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见图4)。
图4.版本2中的EVM
图5显示了版本3的EVM。开关轨迹直接连接电感,使轨迹保持足够短足够宽。输入电容器C1被放置得尽可能靠近电源IC。输入电容器接地和输出电容器接地连接在集成电路的后面。这种布局的缺点是输入地和输出地之间的距离大于版本1和版本2的距离。然而,集成电路背面的地面区域有助于加热。
图5.版本3中的EVM
EVM PCB布局模型
根据EVM布局打印线,可以生成电子寄生参数。
图6显示了具有主要寄生参数的电路原理图。电感器PL1和PL2是位于输入电容器和IC之间的寄生电感器。开关尖峰电压受到电感器PL1的影响。当低侧FET从开启到关闭时,电感器PL2引起接地弹跳。由于低侧波体二极管的夹位,弹跳电压很小,因此寄生电感PL2对开关尖峰电压有凋落物效应。电感PL3是IC开关引脚和L1电感之间的寄生电感。电感器PL3与电感器L1相比非常小,因此可以忽略它。PR1、PR2和PR3是对效率有一定影响的寄生抗阻。PC1是位于FB引脚和开关引脚之间的寄生电容器。该寄生电容器表明FB与来自开关的噪声耦合。
图6.带有寄生虫参数的示意图
-表1列出了三种不同版本的EVM的主要寄生参数。从表1中可以看出,版本2和版本3版本的寄生电感PL1小于版本1,所以版本2版本和版本3的开关振铃应该小于版本1。三种不同EVM的寄生抗阻PR1和PR2大致相同。版本3的PR3最小,而PR1最大。版本3中的PC1与其他两个版本相比是最小的。
表1.寄生电感
开关铃声
对于典型应用,使用12V输入电压和5V,5A输出来测试开关波形(见图7)。对于版本1,由于较大的寄生电感PL1,开关的峰值电压为15.8V。对于版本2和版本3,由于寄生电压较小,开关的峰值电压分别为13.1 V,峰值电压为13.2V。
表2.开关峰值电压
图7.开关铃声
DCDC发热量
表3列出了典型应用条件下的EVM热值。对于版本1,温度最高,在118°,因为底层的开关轨迹不能帮助IC散热。由于开关轨迹在EVM板的背面,因此看不到其温度。版本2的温度为114°,版本3的温度为104°。对于版本2,IC、开关轨迹和电感的温度都很高,因为IC下的开关轨迹很窄,并且IC与开关轨迹重叠。对于版本3,在集成电路的后面有地面区域。地面对热垫的响应很好,这对热垫很有帮助(图8)。
表3.热
图8.热
效率
在5 VOUT和3.3 VOUT下进行了效率测试,见表4。在版本3中,效率略高于版本2和其他版本1。
表4.效率
总结
根据布局规则,使用TPS565201设备创建了两个版本的布局;通过切换峰值电压、热效率和效率,比较了三种不同的布局版本。最优化的布局是版本3,这种优化的EVM布局适用于任何TPS56x20x系列的系列部件。布局指南的优先级如下:所有外部组件必须尽可能靠近电源IC。
•输入电容器必须尽可能靠近设备,以减少寄生电感。
•保持切换轨迹在物理上尽可能短和宽。
•尽量减少与输出电容器接地和输入电容器接地的距离。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