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共话大模型与可持续未来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AI TIME欢迎每一位AI爱好者的加入!大模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以及探索未知的可能,与可持续未来又会碰撞出哪些火花?4月21日,AI TIME走进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Climind共同主办了“青年学者说 | 大模型与可持续未来”思辨会。邀请了来自清华、北大、人大等学术与产业界的青年学者领袖和资深技术大拿,一起论道大模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共话技术与人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AI TIME欢迎每一位AI爱好者的加入!
大模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以及探索未知的可能,与可持续未来又会碰撞出哪些火花?4月21日,AI TIME走进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与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Climind共同主办了“青年学者说 | 大模型与可持续未来”思辨会。邀请了来自清华、北大、人大等学术与产业界的青年学者领袖和资深技术大拿,一起论道大模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共话技术与人文前沿。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潘庆中致辞
AI TIME 负责人何芸致辞
主发言嘉宾们与现场50余名受邀观众,深入探讨了大模型在可持续未来等多领域的实际应用及其潜力。从艺术到教育再到环境保护等,青年学者们分享了如何利用大模型解决复杂问题,并面对伴随而来的多方面挑战,也引发了对大模型如何塑造未来生活方式的思考。本次活动由苏世民C5学者、来自智谱AI的赖韵洁与苏世民C8学者、Climind创始人王翰元共同主持。
赖韵洁
王翰元
活动伊始,六位主发言嘉宾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前沿工作与创新思维。
刘家瑛
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
来自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的刘家瑛老师分享了非常前沿的智能影像计算。刘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模型在视觉艺术和设计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其对创意产业和出版行业的影响,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实现低成本且高效率的视觉效果制作,显著提升了视觉内容的呈现质量。刘老师还分享了大模型在出版物和互动式媒体创新方面的潜力,通过图像和视频处理的应用,实现了出版流程的动态化和个性化。
吴卓浩
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阿派朗创造力科技首席科学家、联合创始人
中国传媒大学的吴卓浩老师分享了人工智能在文旅和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吴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幽默风趣地让现场的伙伴了解如何通过互动式设计增强体验和教育价值。展示了AI工具如何支持不同年龄层次的学习者,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适用性。大模型的快速发展,让更多的人获得了越来越强的“创意放大器”。AI就像一扇时空门,让我们得以跨越时间空间,与全人类的文明结晶一起共创,充分激发创意、展开超越当前自身技能的探索与实践。未来将属于擅长与AI各展所长、共生共创的AI创造力人才。
徐明
清华大学碳中和讲席教授,环境学院副院长
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徐明老师分享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生态环境领域中的应用探索。徐老师介绍了大模型在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应用,分享了他所在团队的“天工AI”项目,这是一个专注于利用大模型技术支持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信息获取和决策实践的创新项目。其创建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库,整合了大量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文献资料,并使用该数据库来开发大模型应用,更专业地完成专业领域的任务。
刘勇
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研究院准聘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的刘勇老师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例,风趣地分享了大模型在教育和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虽然大模型显著提高了任务处理速度,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新的任务。刘老师分享了他如何利用大模型来进行教学管理和个性化教学。AI应该更好地辅助人类,而非简单替代人工劳动。期待大模型工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还可以作为提升生活和工作质量的有力工具。
于济凡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来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于济凡老师分享了大模型在提升教育公平性和可及性方面的应用。通过大模型,可以为偏远地区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同等的学习机会。技术是服务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更为关键的是技术的进步是否会惠及更多社会成员。他的分享不仅是对未来教育形态的一种深刻思考,也是对如何利用技术改善人类生活的展望。
郑勤锴
智谱AI CodeGeeX 技术负责人
智谱AI CodeGeeX技术负责人郑勤锴分享了大模型在编程和自动化领域的应用,特别是CodeGeeX平台如何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简化编程任务。他展示了通过大模型自动生成代码来操作数据的例子,这种应用降低了技术门槛,使非技术人员也能解决更多技术问题。未来几乎每个人都能通过大模型工具来执行原本需要编程知识的任务,这也预示着职场中可能会发生的革命性改变。
在本次论坛的交流互动环节中,来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青年领袖、清华美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等不同背景与专业的受邀观众,一起探讨了大模型与可持续未来,包括大模型在处理多模态数据和优化城市管理中的潜力,同时也思辨了大模型的伦理和实践挑战。大家对大模型的实用性表达了高度的兴趣,同时也对其在处理更广泛的社会、法律和环境等问题中的潜力和局限进行了深入讨论。
我们所作的每一次创新与尝试,都不仅仅是对技术的探索,更是对价值的追求。我们坚信科技应该为人类带来福祉,为世界带来持久和谐的发展。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大模型能够创造更多的可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和便利,为可持续未来的实现贡献力量。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记得关注我们呀!每天都有新知识!
关于AI TIME
AI TIME源起于2019年,旨在发扬科学思辨精神,邀请各界人士对人工智能理论、算法和场景应用的本质问题进行探索,加强思想碰撞,链接全球AI学者、行业专家和爱好者,希望以辩论的形式,探讨人工智能和人类未来之间的矛盾,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
迄今为止,AI TIME已经邀请了1800多位海内外讲者,举办了逾600场活动,超700万人次观看。
我知道你
在看
提出观点,表达想法,欢迎
留言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