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流电机系统模型识别
实验一实现直流电机系统模型识别一、实验设备与软件1.硬件设备:计算机,NI ElvisⅡ实验平台,Quanser QNET直流电机。2.软件系统:Win7系统,Labview2015开发软件。阅读《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P38-2.1.2,了解Quanser QNET直流电机。二、实验步骤1.研读例程,熟悉LabVIEW ,及方波、滤波器、波形生成、系统辨识等控件。编程实现对Quanser QNE
实验一 实现直流电机系统模型识别
一、实验设备与软件
1.硬件设备:计算机,NI ElvisⅡ实验平台,Quanser QNET直流电机。
2.软件系统:Win7系统,Labview2015开发软件。


阅读《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P38-2.1.2,了解Quanser QNET直流电机。
二、实验步骤
1.研读例程,熟悉LabVIEW ,及方波、滤波器、波形生成、系统辨识等控件。编程实现对Quanser QNET直流电机的系统辨识,获得电机的模型参数。物理端口:输入AI#4,输出AO#0。
2.调试出系统后,保存记录幅值、频率、采样率初值下的曲线图与辨识结果,再对比记录幅值、频率、采样率增大和减小情况下曲线变化和辨识结果。
三、Labview程序设计图
设计思路
利用 LabView 进行控制时根据实验目的、实验设备进行程序框图的设计, 并搭建硬件电路辅助完成实验。电路搭建好后,根据实验设计进行探究,并分析实验现象。根据程序框图的分块,分为波形的生成部分和波形的测量部分,在设计时注意到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器件需求和区别,保证程序框图的正确。
给定方波的电压越大,电机转速越大,但由于方波包含了无限大频率分量,因此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标准的方波,多为近似方波。而由于阻尼、上升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实 际转速与理论转速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需要给方波设定频率、幅值的参数,并设定系统的采样率。通过调整这三个参数及辨识出的电机模型。
四、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初始设定值的测量结果
采样率=250Hz,幅值= 3V,频率=0.5HZ
改变电压幅值后的测量结果
在固定采样率=250Hz,频率=0.5Hz 的情况下改变幅值,观察实验现象。
由上图可知,幅度的增大明显地导致了电机模型的比例系数增大以及参数 T增大。在幅度较小时模型拟合效果较差,这是由于幅度较小时外界干扰相较而言较大,误差会因此更加明显。
改变采样率后的测量结果
在固定频率=0.5Hz,幅值=3V 的情况下,改采样率,观察实验结果。
采样率300 采样率250 采样率200
由上图可知,采样率越高,获得的转速曲线越准确,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速度响应越接近方波。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只要采样率大于激励波形带限便可以重建信号,而速度响应不能呈标准方波是因为方波含有无限频率的成分,再高的采样率也无法恢复方波。
改变频率后的测量结果
在固定采样率=250Hz,幅值=3V 的情况下,改变频率,观察实验结果。
由上图可知,频率影响反应时间,频率越大,传递函数的零点越小,反应时间越短,即速度响应的波形图周期与频率成反向变化,电机模型变化不大。
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实验时发现本组结果与其他组的实验结果曲线有些许不同。在咨询老师后明白了实验结果与每组的电机有很大关系,因为实验是对实际的电机进行采样,因此模型的拟合程度与电机有关。
五、实验总结
实验结果表明幅值、采样率、频率等参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统传递函数和模型的拟合效果,在幅值略大、系统采样率足够高、频率较大的情况下,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这次实验在老师提供的例程基础上,回忆了 LabView 的使用方法,并利用程序框图、硬件电路完成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最后通过请教老师明白了实验与硬件间有很大的关系,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程序正确就一定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