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RM(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共分七层,从高到低依次为: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
共分四层,从高到低依次为: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其中应用层对应 OSI/RM 中上三层;网络接口层有时也称做链路层或数据链路层,对应 OSI/RM 中的数据链路层;传输层和网络层分别对应 OSI/RM 中的传输层和网络层。

各层对应的协议

不太好分层的协议
从概念上而言,ICM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和 IGM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是属于网络层的,因为它们都被设计为 IP 协议的附属协议。而从实现上来讲,把它们归属于网络层又是不太恰当的,因为它们的实现基于 IP 协议,即它们的报文都被封装在 IP 数据报中。
ARP(地址解析协议)和 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也是如此。从概念上而言,它们是属于数据链路层的,因为都是数据链路层中的设备驱动程序的一部分。其中,ARP 的作用是由 IP 地址获得物理地址,因此它是为数据链路层服务的;而 RARP 的作用则是倒过来,由物理地址获得 IP 地址,它可以说是为网络层服务的。然而它们的实现基于数据链路层协议(典型情况下是以太网协议),即它们的请求和应答都被封装在数据链路层的帧中。
Logo

欢迎加入 MCP 技术社区!与志同道合者携手前行,一同解锁 MCP 技术的无限可能!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