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连乘和累加运算符号_《连乘问题及运算》 高玲
《连乘问题及运算》高 玲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5(28、29页)第9课时教学目标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连乘问题,掌握分析连乘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会列综合算式。通过情境引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探索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建立连乘模型,锻炼学生数学思维。3.解决连乘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脱式计算,掌握运算顺序。4.小组交流、同位交流中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从
《连乘问题及运算》
高 玲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5(28、29页)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连乘问题,掌握分析连乘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会列综合算式。通过情境引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探索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建立连乘模型,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3.解决连乘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脱式计算,掌握运算顺序。
4.小组交流、同位交流中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连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连乘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手工艺品吗?(出示一些手工艺品的课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工艺品制作坊,欣赏工人师傅们制作的美丽工艺品。(出示课件最后图片定格在此画面上,如右图。)
2.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再局部观察具体信息。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到画上有用贝壳制作的孔雀、刺猬和小花;图上有4朵花,每朵花有6片紫色的扇贝组成。)
3.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可能会提出的数学问题,老师适时板书:做2幅图一共需要多少个紫色的扇贝?)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我们一起解决:做2幅图一共需要多少个紫色的扇贝?
1.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友情提示]小组交流时注意提醒学生:
(1)说一说,同位间互相说一说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如何列式。
2.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解决,看哪位同学想的方法多。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列出算式
班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分步做,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4×6=24(个) 2×24=48(个);4×2=8(个) 8×6=48(个);可能会用连乘做,板书:4×6×2。
2.建立连乘模型
(1)理清解题思路
找学生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先算了什么,又算了什么?(课件出示第一种算法:4×6=24(个)
2×24=48(个))。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说出列式理由,先算1张画用多少个小扇贝,4×6=24(个),再算2张画用多少个小扇贝,2×24=48(个)。(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一起说一说,要解决做2幅画需要多少紫色的扇贝,先算1张画用多少个小扇贝,再算2张画用多少个小扇贝,把列式理由说给同位听,然后点名说)。
(2)交流第二种算法的解题思路
(课件出示第二种算法:4×2=8(个) 8×6=48(个)),小组交流列式理由,先算什么,再算了什么?(讨论交流后得出,先算两幅画中一共有多少朵花,再算一共需要多少个紫色的扇贝)。
(3)列综合算式,分析分布与综合的异同
这位同学和大家列的都不一样,他是怎么想的呢,(课件出示 4×6×2)。
我们请这位同学上台说一说,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想法。(学生可能会说,先算1张画用多少个小扇贝,再算2张画用多少个小扇贝,和第一种方法的思路一样,只是把这两个算式合起来写成了一个综合算式)。
3.学习脱式计算,掌握运算顺序
(1)认识脱式计算
刚才那位同学列出了综合算式4×6×2,我们先算这个式子哪部分,再算什么?同位间互相说一说后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得出:根据先算1张画用多少个小扇贝,再算2张画用多少个小扇贝,所以先求4×6=24,再算24×2=48,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4×6×2
=24×2
=48(个)
并适时讲解脱式计算的注意事项,等号写在式子的左前方,不先算的部分照拉下来,不能出现连等的形式)。
(2)总结连乘运算顺序
出示几个连乘算式,今后遇到像这样的连乘运算我们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总结出从前往后或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3)牛刀初试,知识活用
把第二种算法用综合算式列出来,并用脱式计算出来。
4.利用连乘模型解决问题
回到信息图并出示课本中的问题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紫色扇贝?(利用刚学习的利用连乘解决问题模型,学生能很快解答)。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总结解题思路
两种方法结果一样,列式却不一样,是因为我们先求得问题不同,不管何种方法,我们都要先明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再去列式。
2.课内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说出这节的主要内容连乘、脱式计算,(板书课题:连乘问题及运算)。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
(1)课本第29页第1题。
2.提高练习
《同步学习与探究》中《连乘问题及连乘算式的运算》练习题。
注意:做题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开放练习
把问题补充完整:出示一箱暖瓶,求买6箱暖瓶需要多少元?(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不能,因为没有条件,你可以帮忙把条件补充完整吗?学生可能会补充以下几个条件:一箱暖瓶的价格、一个暖瓶的价格,补充完整后解答问题)。
教学反思:
连乘问题及运算这节课是学生初步接触用连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思维性较强,学生理解、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这节课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比较好的设计了以下几点:1.充分用好教材中的情境图,三年级的学生对手工艺品比较感兴趣,情境图的出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提出问题后,先解决学生提出的做2幅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紫扇贝,认为简单的数据更有利于学生接受。2.建立连乘模型,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通过对连乘问题进行建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建模能力和归纳能力。这节课比较遗憾的地方有:讲解占用的大量时间,许多练习题没有时间处理,导致课堂容量较低。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